《731》导演谈创作初衷:为何选择这段历史?
当《731》电影预告片首次发布时,那段被刻意掩埋的历史再次浮出水面。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"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,但绝对是一个必要的选择。"他坦言,在决定拍摄这部影片前,曾经历过长达两年的内心挣扎。
当《731》电影预告片首次发布时,那段被刻意掩埋的历史再次浮出水面。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"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,但绝对是一个必要的选择。"他坦言,在决定拍摄这部影片前,曾经历过长达两年的内心挣扎。
每年八九月份都会上映一批爱国主义影片,本身意义是很大的,可以让人们记住国仇家恨,不要忘记日军的侵略暴行。有关于731部队的电影要上映,导演拍的比较真实,但一些观众却随手举报了电影,说是电影会引发观众的不适。这种不适的背后隐藏了复杂的情感,也隐藏了资本运作的秘密
这是一部还未上映就话题度拉满的电影,有人说它直刺民族记忆伤疤,也有人说它是贩卖民族伤痛。本来这部影片定档于2025年7月31日,然未及上映,影片就被仓促撤档。有人为此“奔走相告”,为自己“举报”成功而欢呼。也有人痛心疾首,质问电影官方为何要妥协?
“九一八事变”,是刻在全体中华儿女心口的一道伤疤,是中华民族长达14年艰苦卓绝抗战的开端。而731部队在东北犯下的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,更是中国历史上黑暗且沉重的一页。
【原731部队队员清水英男看电影《731》片段:那样残酷的事情,一旦做过这辈子都忘不掉】日前,《环球时报》记者前往日本长野县宫田村,采访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兵清水英男。其间,记者给清水英男看了电影《731》的片段。
日光穿透斑驳树叶,在地上洒下细碎光影,看似寻常的八月,一则消息却如惊雷,震动国人的视听。电影《731》定档9月18日,刹那间,往昔的伤痛与悲愤被唤醒,记忆如汹涌潮水,将我们拽回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。
刚刚,央视新闻亲自下场官宣电影《731》定档9月18日,这个日期,甚至比之前的7月31日更加有历史意义,因为1931年9月18日,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事件,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转折点,918对我们有重要的历史意义,电影《731》无疑也是今年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
此前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一上映就火了,票房成绩相当亮眼,业内和观众都给了不少好评。它凭借独特的艺术手法,成功唤起了大家心底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,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。
《731》定档在日引发关注,日本网友疯狂洗地令人愤慨。中国电影《731》即将公映,引发日本媒体高度关注。东京广播公司3号介绍道,这部电影以战争期间对中国战俘进行细菌武器研究,进行人体实验的侵华日军"731部队"为题材。
731部队原队员证言:凡被浇上消毒水的中国人,无论生死均被立即解剖。先切断颈动脉,随后自腹部至胸部切开皮肤,再用骨锯锯断肋骨,使全部内脏暴露。
2025年8月3日,官方媒体宣布电影《731》定档9月18日全国公映。这部由赵林山执导,姜武、王志文、李乃文等主演的影片,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进行人体实验、细菌战等反人类罪行。
看了《731》的遭遇,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。这部讲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,原定七月底上映,结果硬生生被举报压得没了动静。说来讽刺,同题材的老片《黑太阳731》在香港重映反倒火爆得很,场场坐满,连临时加的大厅都挤爆了。当年这部片子因为太血腥被骂惨,如今倒成了香饽
说白了《731》这部电影太不一般,官媒直接抢在片方前面宣布定档,这待遇太罕见了吧!
最近,日本外务省可真是忙得“脚不沾地”,一天之内竟然抛出23份照会,态度强硬得很,又是要求改影片名,又是砍掉七成镜头,那着急上火的狼狈样,比当年抢实验数据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突破书本局限:在历史课本中,对于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描述通常是较为概括和抽象的文字表述,只能让青少年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概念。而电影《731》通过直观的影像画面,将731部队进行细菌战、人体实验等残忍暴行生动地展现出来。例如,影片中可能会呈现出人体实验的场景
这部电影一亮相,就像丢进了滚烫的油锅,四面八方的舆论“滋啦”作响。
2025年7月31日,哈尔滨731部队遗址纪念馆外,鲜花早早备好,人群静静守候。他们等待的,是筹备8年、想看人数超250万的历史电影《731》的首映。然而,猫眼平台冷冰冰的“暂无排片”提示,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所有人的期待。
这部由导演赵林山耗时多年打造的作品,筹备与拍摄的艰辛超乎想象。剧组深入历史发生地,在零下30℃的恶劣环境中实景取景,为求最大程度还原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。他们按1:1比例复刻731部队细菌培养箱,从日本国立档案馆挖掘日军冻伤实验记录胶片,还采用3位日本老兵的忏悔
9月18日,一部承载民族血泪的电影将撕裂历史的沉默。《731》定档“九一八事变”纪念日,以考古级细节还原侵华日军731部队反人类暴行——冻伤实验、活体解剖、细菌战——把教科书上冰冷的“3000名受害者”数字,转化为具象的生命悲鸣。
最近网上总有些声音,说《哪吒2》把全年票房都“透支”了,搞得春节后的国产片没人看。